寻得安顺一抹凉,悠然桃源不嫌夏日长
2025-10-24屈指数来,我竟在安顺避暑了三年。上月底返粤时,竟有些依依不舍,还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。
于是,今天我敲起了键盘。
我知道,驱使我写点东西的冲动,有炎炎夏日里凉爽宜人的21℃,有赏不完的蓝天白云美景如画,但更多是,这里勤劳淳朴善良的人们。
避暑念头,产生于五年前。
南粤的夏日,闷热而漫长。隔三岔五的台风,暴雨暴晒的日常,高度潮湿的空气,坐着不动也大汗淋漓,这些,总是令人抓狂。
东北太远,西北干热,云南海拔高……,在查阅大量气象资料后,决定去贵州。
于是,在2023年7月中旬,成行了。
广东自不必说,桂林依然很热,车进入黔南都匀,顿觉闷热逐渐离我远去,没有了湿漉漉的体感,人,轻松了许多。
经龙里,过花溪,到达安顺,不见流金铄石七月天,但见蓝天白云、山清水秀美如画,凉风习习拂面,令人神清气爽。
人的体感,低于20℃会感觉到冷,高于25℃感觉到热。安顺的夏日,平均温度21℃,真是恰到好处的好!
在安顺,早晚清凉,晚上睡觉还要盖上薄薄的被子,即便是正午艳阳当空,感觉到的不是热,而是置身高原山川秀美蓝天白云中的心旷神怡。
如果说别处避暑是一座山,安顺避暑则是一座城,如果别处避暑不是打牌就是发呆,安顺则有看不尽的美景,品不完的美食,还有深厚凝重的人文。

人人都知黄果树瀑布,但很多人却不知黄果树在安顺,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与壮丽,自不必多言,但安顺的美景又何止黄果树呢。
杨湖、娄湖、红山湖,像三块碧玉,静谧而精致,镶嵌在安顺繁华闹市,闹中有静,相得益彰。

市郊不远处,有梦幻般的5A龙宫,灿烂艳丽的十里荷廊,穿越数百年时空令人遐想的屯堡,自然与人文,吸引着无数游客观赏探寻。

这不,2025年9月,安顺又上新,横竖世界最高的“花江峡谷大桥”,横空出世,一通车,就成了顶流。

夏日,是瓜果飘香的时节,在安顺,西瓜桃子自不在话下,硕大饱满的石榴,脆甜爽口的蜂糖李,清甜多汁的红心猕猴桃,更有维C之王的刺梨……,这些本地土生土长的特色水果,刚刚从枝头摘来,那份新鲜,那份清香,令人垂涎,这在大都市是怎么也遇不到。

酸汤火锅,烤肉烤鱼,剪刀粉破酥包……,数不完的特色美食,就不多说了,保持一点神秘,让您去寻味品味回味。但我想说的是,这里的蔬菜绝对天然有机,猪牛羊肉,不腥不膻,有着原始的肉味。
如果说美景美食是人们的眼福口福,那么,这里的人们更是令来者温暖心安。
那是前年一个中午,到杨湖边寻找避暑房,走进了杨湖豪庭接待处。时值正午1点,大家都休息了,遇小吴值班,接待了我。

她并不急于销售业务,而首先关心是,这个时间点我有没有吃中饭。我说吃饭是次要的,她却说,“先吃饭,后看房”,那口吻不容商量。
于是,她叫醒了正在午睡的厨房师傅,给我做热气腾腾的鸡蛋肉丝面。偌大的餐厅,似乎成了我VIP包房。
我顿时觉得自己哪里是来看房,分明是来做客。这朴实无华的鸡蛋肉丝面,饱含着待人的至诚,于是我决定停下脚步,心安杨湖。
一天黄昏,在湖边散步,菜地里挂着累累果实的桃树吸引着我,于是走近观赏,这时,桃树的女主人也走了过来,交流起桃子的品种、口感、收成来。我对她说,看到这挂满枝头的桃子,内心充满喜悦,我过几天一定来买。

离开菜地,我已经走出了一、两百米,一个声音叫住了我,回头看去,女主人拎着一袋桃子跑着追了过来,并对我说,“给你的,拿去尝尝嘛,拿去尝尝”。我被这一幕惊住了,看着她还气喘吁吁的样子,我不好推辞,赶紧接过她手中的桃子,连声道谢。
她或许可以在菜地里客气地说,“要不我摘一个给你尝尝?”,也或许可以什么都不说,直接摘两个递给我,或者她什么也不用说,什么也不用做,这事就这么过去了。可她却在我离开之后,摘一袋桃子追了上来,要我尝尝。
望着她远去的身影,我捧着桃子,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在安顺享用美食,青菜任吃,餐巾免费,更没有茶位,这是真的。很多店里,点个火锅,十几二十种的青菜豆腐土豆粉条,任取任吃;吃个粉面早餐,有些竟还提供免费的豆沙羹汤;桌上的餐巾纸是大包的,想用就用;别处流行的餐具费、茶位费,在这里闻所未闻。
店家就这么大方,大方到食客毫无疑问,为的是让食客放心安心。
这让我突然想起了革命先辈、烈士王若飞的一句话来:一切要为人民打算。

王若飞是安顺人,中华北路22号一座明清四合院落,是他的故居,里面陈列着许多有关他光辉一生的图文资料和实物,但令我难忘的是他那句“一切要为人民打算”。这句话,是他践行一生的信念,而今刻在故居的石头上。
身处高位,一切要为人民打算,黎民百姓,临事也先替别人着想。这里的人们,令人肃然起敬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这里人们的品格特质,究竟是怎么形成的?我思考着探寻着,答案或许在屯堡,和屯堡文化。
所谓屯堡,是明朝初期为西南平乱安民,从江淮地区派遣数十万军民屯驻安顺,建起的石寨堡垒。这些屯堡人带来了中原先进农耕技术(如牛耕、水利工程)、新作物和文化,并由屯堡扩散开去。
薪火相传,这里的人们依然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,保持着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。
“天无三日晴,地无三尺平,人无三分银”的贵州一去不复返了。
今日的贵州,高速密布,高铁四通八达,天堑通途。今年的暑期,据称超一亿人次到贵州旅游度假,人们惊呼,绿水青山,真是金山银山!
作为贵州的文旅重镇,安顺是人们心中的避暑胜地,更是这盛世桃源。(深圳,王小元)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
